剃个光头,脸上涂点黑,手握篮球,身穿24号球衣,背景播放《see you again》……
在短短几天内,云南怒江的阿辉直播间观众人数飙升至几十万,网友纷纷排队为他刷礼物。
画眉、梳中分,穿上西装说几句狠话,再在直播封面上标注“资深艺人”的头衔,网红“小颂文”的粉丝数量便迅速增加。
每件作品都收获了上万点赞,短短几个月内便赚得钵满盆满,甚至直接被某公司签约。
染个黄头发,使用粉底打底,然后摆出奇特的角度自拍,通过这种方式,“鹿哈”成功实现了每月收入百万,并创立了自己的传媒企业。
这些人一夜之间获得了巨额财富,真是身家暴涨。
其中可能并非他们特别出色,而是因为他们都具备同样一个“优点!”
只要长得像明星或网红,不需要具备真正的才能,只需通过模仿就能达到人生巅峰!
如果只是模仿,或许还可以理解,但他们实际所为远比这恶劣得多!
1、通过炒作他人丑闻吸引流量,毫无底线地利用明星牟取暴利
6月17日,拥有超过30万粉丝的“小颂文”更新了动态,主要目的是为了宣传他的新剧。
第一次看到这张图片的网友,可能会误以为这是张颂文的新剧。
这位酷似张颂文的网红所拍摄的短剧,实际上只是表面现象。
这两年,短剧市场曾一度异常火爆,以低成本高投入的模式吸引了众多关注,这位网红便是其中之一。
如今,他不仅签约了公司,还开始拍摄与《狂飙》类似的短剧,甚至与众多模仿者合作。
当天他发布的预告片中,还出现了《狂飙》里的经典台词。
自从《狂飙》大火以来,每个角色都迅速成为网红模仿对象,这种现象已经不是新鲜事了!
这些人希望通过外貌来改变命运,而在网络上,他们确实得到了众多网友的热烈欢迎。
特别是在多个模仿者同时进行连线直播时,普通观众完全无法辨别谁是真人,谁是模仿者。
不明情况的人还以为这个剧组在进行团建直播。镜头前,出现了“山西书婷”和“小张译”,而他们在直播中也分别以剧中的名字互相称呼。
尽管他们在主页上声明自己并非明星本人,但有些人却在直播间借用明星的名义进行带货。
除了这些人之外,还有一些网友甚至模仿已故的名人,例如科比和霍金等人,这无疑是对这些人的亵渎。
早在2021年,网红小林心如因模仿角色“紫薇”而走红。
甚至还表示可以用刷礼物的钱为自己治疗眼睛,以此来让网友为其刷礼物。
她的这种行为不仅遭到了网友的批评,甚至连央视也公开点名批评了她!
更可恨的是,有一位网红模仿王宝强,还给自己起了个相似的名字,“王宝弱”!
然而,在网络世界里,他丝毫不示弱!
为了吸引流量,他不仅利用王宝强的感情丑闻来炒作话题,还鼓动网友们给他刷礼物。
由于外貌实在相似,不仔细看还真会误以为是王宝强本人。当有网友提醒他要小心被起诉时,他却显得毫不在意。
他甚至放出狠话,希望王宝强起诉自己,但没想到这一愿望竟然实现了!
他在直播间中提到,后来收到了官方的律师函,并且表示可能会面临超过600万元的赔偿。
第二天,他立刻拿着身份证录制了道歉视频。如今,他的账号已经被删除。
然而,类似的网红层出不穷,比如大S与具俊晔以及汪小菲的模仿者。
他们几个人通过直播模仿汪小菲夫妻之间的丑闻来赚取收入,不仅在外貌上逼真,连声音也几乎没有区别。
虽然网友们觉得很有趣,但许多人被误导,以为那是真的本人。
如果模仿能够获奖的话,他们三人绝对会拿到大奖。
有些模仿者不仅限于在线模仿,甚至还通过参与线下活动来获取收益。
然而,相关专家表示,这些行为实际上在不同程度上侵犯了当事人的多项权益!
2、专家呼吁严厉禁止,认为公众的价值观已经被扭曲。
回想郭有才走红的时候,关于他歌曲版权的问题曾引发了巨大的争议。
有人认为郭有才对歌曲进行了宣传,但也有人认为这可能涉及侵权问题。
从严格意义上讲,未经版权方授权确实构成侵权,这对模仿者同样适用。
在互联网普及之前,实际上已经有许多模仿者出现,甚至还有专门的“模仿秀”节目。
然而,以往的模仿秀只是一种学习的态度,然而在网络时代,模仿的含义早已经发生了改变。
根据相关法律规定,普通的模仿行为通常是没有问题的。
如果通过模仿来赚钱,甚至损害他人的名誉或产生其他影响,这必然会涉及法律问题。
在一次采访中,一位专家特别强调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。
有些网红具备智慧,他们在通过模仿获得关注后,选择了改变方向,不再依赖模仿,而是着手打造个人的知识产权。
根据多位专家的观点,当模仿者仿效名人的形象,甚至冒用名人的名义从事商业活动时,就涉及到了“商业混淆行为”的特征。
无论从道德还是法律的角度来看,这些行为都是令人鄙视的!
这些行为已经对许多公众,甚至包括孩子们的价值观,产生了深远的影响!
6月14日,一名外卖员因其外貌酷似明星易烊千玺而迅速登上热搜榜。
随后,一些网友建议他效仿易烊千玺,踏上网红之路,这样就不再需要送外卖了。
从这一点可以明显看出,在网友眼中,外卖工作辛苦不堪,不如利用自身优势成为网红。
之后,这位外卖小哥引起了媒体的关注,并通过视频表达了对网友好意的谢绝。
"用心寄出订单,积极追求美好生活!"
如果每个人都能像他一样有这样的觉悟,依靠自己的努力过上幸福的生活,那么那些混乱的现象可能就不会再发生了!
面对当前的模仿乱象,众多媒体纷纷表明了立场。
3、多家媒体纷纷发声,呼吁平台加强监管。
“必须严格管理这些人!”
6月18日,法治日报报道引起广泛关注,内容主要指出了名人的模仿行为,并强调了必须加强严格管理的必要性。
许多模仿者认为自己不会构成侵权,因为他们确实与被模仿者有着相似的外貌。
实际上,仅从外观来看,的确不构成侵权。然而,是否构成侵权需要结合多个因素来综合评判。
对于那些为了获取商业利益而进行模仿的人来说,这也是评判的一个重要因素。
专家明确指出,一些以明星身份进行直播带货的人,严重情况下可能构成诈骗罪,甚至需要承担刑事责任。
而对于平台而言,他们同样肩负着强化监管的责任,需采取多种措施以防止用户受骗,确保网络环境的清朗。
世界上有几十亿人,相貌相似只能说是缘分使然。
如果只是一味地依靠自身外貌优势来谋利,不仅是一种扭曲的价值观,严重时甚至可能涉及相关的法律问题。
随着现今越来越多网红的涌现,孩子们的价值观也随之发生了一定的改变。
当家长劝导孩子认真学习时,孩子们常会回应:“我将来要当网红赚钱,网红不需要学习!”
他们不明白,缺乏真正才华和学识的走红只是昙花一现。在流量的角逐中,谁也无法真正成为赢家。
现在,肆无忌惮的模仿行为依旧在持续,若不及时加强监管,网络终将沦为污浊之地!